颂古五首 其七

好笑提婆达多,入捺落十小劫波。
然得三禅妙乐,吹布毛须还鸟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五首 其七》是宋代僧人释慧性所作的一组偈颂,共五首,其中第七首名为“南枝向暖北枝寒”。此诗通过自然界的春日景象来比喻世间万物的冷暖,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寄语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干。
    外道怀藏宝镜时,世尊良久为高提。
    浑如良马窥鞭影,不觉全身陷铁围。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刻舟犹觅剑,夜雨过潇湘。
    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
    白云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放两抛三,瞒神謼鬼。
    换盆换盆,谁不识你。
    沩山养子没来由,叉手人前不识羞。
    更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见转风流。
    当阳利剑斩狸奴,刃下翻身会也无。
    脱下草鞋头戴出,石人吞却洞庭湖。

  2. 诗歌内容解读

  • 南枝与北枝之比:诗中将南方温暖的树枝与北方寒冷的树枝相对比,象征着世间不同地域或人群间的冷暖差别。这种对比揭示了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可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南枝向暖而北枝寒,既表现了自然界中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暗示了社会现象中的南北差异和不同地区人民的境遇。
  • 春风的双重性质:诗人以春风作比,指出春天的风既有温暖也有凉意,正像人生中既有欢乐也有痛苦一样。这反映了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于幸福和痛苦的深刻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春风的双重性质进行描述,诗人强调了生活中各种情感和现象并存的现实。
  • 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诗中提到的“外道”(修行外行的人)和“世尊”(修行内行的大师)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世尊之所以能够洞察人心,正是因为他长期修行,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而外道由于缺乏深刻的修行,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 比喻的深层含义:“良马”“铁围”,以及“琵琶”等意象,被用来比喻生活中的诱惑、困境和欺骗。良马在暗地里观察主人的动态,试图找到逃脱的方法;琵琶背后隐藏着真相,让人难以捉摸。这些比喻不仅描绘了生活中的险恶和欺骗,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分辨真伪。
  • 禅理与人生哲学:诗中还涉及到禅宗的教义,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刻舟求剑”等,都是禅宗常用的典故,用以表达禅宗的禅理和人生的哲学。禅理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的体现,它教导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
  1. 艺术风格与手法
  • 简洁的语言: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和哲理,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简洁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同时也体现了禅宗“直指人心”的特点。
  • 象征与隐喻:《颂古五首 其七》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春风、南枝与北枝的对比,以及良马、琵琶等意象,都富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 节奏与韵律:诗的节奏紧凑有序,韵律和谐优美。每个句子的停顿和节奏的变化都恰到好处地配合着诗句的意义,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流畅和美感。
  • 意境的营造: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开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哲理的思考世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人生哲理,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1. 文化背景与社会影响
  • 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是这首诗的文化背景之一。佛教强调因果律、因缘果报,这些都体现在诗歌中。例如,“外道怀藏宝镜时”和“世尊良久为高提”都反映了佛教对因果律的重视。
  • 禅宗思想的体现:禅宗思想对这首诗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禅宗强调顿悟,提倡直指人心,这与诗歌中的“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相呼应。禅宗的这些特点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体现。
  • 文人墨客的共鸣:这首诗不仅是禅宗思想的体现,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度思考。
  • 后世的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歌创作都受到它的影响,这表明它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

《颂古五首 其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哲学和文化层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发展轨迹,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