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天启并留别 其一

崇观文章独老苍,后生犹及见堂堂。
十年契阔形容改,一日相逢道韵长。
尽启轩窗供远目,莫嫌蔬笋饭家常。
愿陪刘远焚香在,莲社风流有耿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刘天启并留别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崇观文章独老苍,后生犹及见堂堂。十年契阔形容改,一日相逢道韵长。尽启轩窗供远目,莫嫌蔬笋饭家常。愿陪刘远焚香在,莲社风流有耿光。
  • 翻译:在诗的开篇,“崇观文章独老苍”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其中“崇观”可能指一种精神或文化追求,而“文章”则代表了诗人的文学造诣,整体上流露出一种对过往成就的自豪感。接着,“后生犹及见堂堂”意味着年轻一代还能欣赏到前辈的风采,这种跨越时间的沟通显得尤为珍贵。“十年契阔形容改,一日相逢道韵长”两句则展现了时间的变迁,从过去的紧密联系到现在的疏远,但不变的是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和情感上的共鸣。“尽启轩窗供远目,莫嫌蔬笋饭家常”传达了一种生活的质朴与宁静,即使生活条件简朴,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平静。最后,“愿陪刘远焚香在,莲社风流有耿光”则是对未来的期望,希望继续与朋友保持联系,如同莲花般纯洁高雅,共同享受那份精神上的愉悦和光彩。
  • 创作背景:此诗作可能为释慧空与刘天启之间的友情之作。通过诗歌,两位文人不仅抒发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释慧空作为东山居士,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生活哲学的思考。
  1. 作者介绍
  • 释慧空:释慧空号东山,俗姓陈,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僧人和文学家。他不仅精通佛学,还涉猎广泛的文学作品。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体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于佛教思想的深刻见解。他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是研究宋代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刘天启:刘天启的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与释慧空的交往来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两人通过诗歌交流彼此的思想,共同探讨人生和宇宙的奥秘。这种跨时代的友谊展示了文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交往模式的宝贵资料。
  1. 诗歌分析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聚焦于友情、时光流逝和艺术共鸣。通过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展示了时间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在艺术和文化中的作用。
  • 风格与手法:释慧空的诗歌通常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他的诗歌中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在《和刘天启并留别》一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如将友情比作“莲社”,将艺术的追求比作“道韵长”,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和刘天启并留别 其一》不仅是释慧空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之间友情与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通过深入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宋代的文化景观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