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僧之衡阳 其一

闽蜀同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锤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二僧之衡阳其一》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僧人的关怀与期望。这首诗描绘了僧人离别的情景,并寄托了作者对他们未来道路的祝福和期许。

诗歌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闽蜀民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通过对比闽地和蜀地的民俗风情,形象地描绘出两位僧人从家乡出发的情景。紧接着,“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锤落深井”,描述了在古寺中的交谈,以及诗人自谦的话语,展现了诗人谦虚的性格以及对僧人的尊重。此外,“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僧人未来生活的关切,他们不必担忧生活上的问题,因为会有人支持。

最后两句“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两位僧人旅途艰险的忧虑,同时也寓意着他们对佛法修行道路上的坚忍不拔和无畏前行的精神。诗句中的“铁牛夜度飞猿岭”暗喻两位僧人如铁牛般坚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送二僧之衡阳其一》不仅是对两位僧人离别情景的描写,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它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僧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与修行之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