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梅仙坛

汉室中微竹生马,先生一尉何卑下。
天门九重呼不闻,避时乃作居山者。
朅来山间药道成,云轺高举风驭轻。
大溪之南古坛在,空山落日秋蝉鸣。
我寓其邻喜清旷,时来送眼风烟上。
遗丹存亡今不知,痴人且啖坛中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建州梅仙坛》是由宋代诗人释慧空创作的。下面将对该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慧空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以诗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是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2. 文学形式:《建州梅仙坛》是一首七言绝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文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感慨。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
  3. 主题思想:在这首作品中,“汉室中微竹生马,先生一尉何卑下”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身份卑微、仕途不顺的无奈与辛酸。而“天门九重呼不闻,避时乃作居山者”则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朅来山间药道成,云轺高举风驭轻”则体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通过修习医术和修炼身心,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4. 艺术特点:释慧空的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审美价值。
  5. 历史背景:《建州梅仙坛》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慧空选择了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了解这些内容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在欣赏《建州梅仙坛》时,应尝试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 注意诗句中的用词和意象,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 分析诗歌的结构布局和行文节奏,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整体美感。
  • 探讨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建州梅仙坛》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南宋时期文人心态和生活态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