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茶头并化士 其二

物以甘柔趋所嗜,茶独森严正其味。
老僧得之其梦圆,张喉引喙欲谈禅。
小僧得之忘百虑,挑囊直入茶山去。
僧无老少俱喜茶,问讯武夷仙子家。
待我明年春睡醒,借尔郝源作茶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茶头并化士其二》是南宋诗人释慧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释慧空,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十四岁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
  • 文学贡献:释慧空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诗歌原文:物以甘柔趋所嗜,茶独森严正其味。老僧得之其梦圆,张喉引喙欲谈禅。小僧得之忘百虑,挑囊直入茶山去。僧无老少俱喜茶,问讯武夷仙子家。待我明年春睡醒,借尔郝源作茶鼎。
  • 诗意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茶”的描绘和僧人对茶的热爱,展现了茶的独特魅力以及僧人对茶文化的理解。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使得诗歌语言富有韵律美。同时,通过对僧人品茶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1. 文化与宗教意义
  • 佛教影响:释慧空作为一位佛教僧人,他的诗歌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通过茶的品鉴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平静,体现了佛教禅宗中“禅茶一味”的理念。
  • 茶文化的传承: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茶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当时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僧人对茶的热爱,不仅是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和寄托。

《送茶头并化士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茶叶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禅宗思想,即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