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昙上人

我今无别语,方便唯一路。
古今贤圣人,皆由此得度。
无为一加鞭,只贵阔著步。
力行不中休,理尽即自悟。
不见新丰老,母在不归去。
不见老赵州,暂归终不住。
两翁僧中龙,千载乃一遇。
观其入道初,尚欲一味做。
况我中下流,日用更多事。
行行宜念诸,青春易迟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昙上人》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幽邃之景和诗人的闲寂之情,反映了王维在仕与隐之间的艰难选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被后世尊为“诗佛”。他的诗作大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超脱尘世的闲适生活和对佛理的领悟。他的诗风清淡,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2. 诗歌原文:《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不远灞陵边,
    安居向十年。
    入门穿竹径,
    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
    心闲落照前。
    浮名竟何益,
    从此愿栖禅。

  3. 诗歌赏析

  • 描写手法:王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来描绘山寺的静谧景象。如“入门穿竹径”展现了山间小路的自然美;“留客听山泉”则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平静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山林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禅宗哲学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哲理内涵:王维的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中的“浮名竟何益”,体现了他对名利的超脱态度,而“从此愿栖禅”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这种对精神层面的探索,使得王维的诗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哲学意义。
  1. 诗歌背景
  •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这首诗创作于王维晚年之时,他在长安期间居住的感化寺附近有一个名叫昙兴上人的和尚。王维在诗中回忆了自己过去在此地居住的经历,并对昙兴上人的山院进行了描绘。

《与昙上人》不仅是王维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王维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对于喜爱诗歌的朋友而言,深入了解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其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启示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