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蜀限西南,中有同风句。
今年台雁行,一笑果相遇。
朝饭灵峰泉,暮宿中岩寺。
常恐溪涨时,阿师截流去。
与岳麓范老
介绍
《与岳麓范老》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一首古诗。
释慧空,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与岳麓范老》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闽蜀限西南,中有同风句”一句,不仅描绘了福建、四川一带特有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气息,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上独有的自然之美和文化韵味。
诗中的“今年台雁行,一笑果相遇”,则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雁鸟飞行与人的交往相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友谊和共鸣。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诗歌更具哲理性,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中“朝饭灵峰泉,暮宿中岩寺”,则是对作者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描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方式,诗人不仅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大自然的宁静和安详。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常恐溪涨时,阿师截流去”,这句诗更是富含哲理,寓意深远。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对溪流涨落的自然规律的观察,诗人引发了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间普遍规律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
《与岳麓范老》作为释慧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艺术及哲学的重要文献,更是后世文人学士学习和赏析的经典之作。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哲学的读者而言,深入解读这首古诗,不仅能领略其美学价值,更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