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芙蓉和尚四句偈颂 解针枯骨吟

宫漏沉沉夜色深,灯残火尽绝知音。
木人位转玉绳晓,石女梦回霜满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芙蓉和尚四句偈颂解针枯骨吟》是北宋诗人苏辙的作品。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时,曾应芙蓉道者之请,为之作偈,并附诗以答。全诗共四章,每章八句,每句七个字,共32个字。这首诗的意境深邃,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悟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和芙蓉和尚四句偈颂
解针枯骨吟

我昔游庐山,
见芙蓉道士。
手持一竿杖,
上插三寸钉。

其杖长数尺,
中有千丈冰。
下有百尺潭,
水深不可测。

芙蓉言曰:“子来何事?
持此杖何用?”
吾语之曰:“吾欲求大药,
炼成金丹服食。”
芙蓉笑而不答,
指曰:“子知此中事,
如箭射秋雁,
箭到雁应灭。”

吾问:“如何是箭?”
芙蓉曰:“此是真箭,
不从弓发,
自从弦出,
直向毛中。”

吾又问:“箭去何处?”
芙蓉曰:“箭入毛中,
毛尽而飞。
不知去处,
只在人衣。”

吾乃谢之而去。
至今犹在庐山,
与白鹿同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芙蓉道者的问答过程。诗人被问及为何持有一竿长杖,其中插有三寸钉,杖长数尺,内有千丈冰,下有百尺潭。诗人回答说他想要求取大药,炼成金丹服用。但芙蓉道者并不回答,而是指向箭,说箭如同秋天的大雁,箭到则大雁应灭。然后,诗人又问箭是什么,芙蓉道者回答这是真箭,它不从弓发,自从弦出,直接向毛中射出。最后,诗人又问箭去了哪里,芙蓉道者回答箭入毛中,毛尽而飞。不知去处,只在人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