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五

良宵三月十五,依旧神歌鬼舞。
未须三四吐吞,且看七八吞吐。
临济瞎驴倒跨,云门正法眼普。
三人证鳖成龟,一任衲僧气鼓。
休气鼓,甜者甜兮苦者苦。
偃月长蛇不用呈,发机自有千钧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五》是一首描绘禅宗修行理念与禅修者内心平静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作者生平:释绍昙,作为宋代禅宗僧人,其作品通常蕴含深厚的宗教和哲学意蕴。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朝,一个佛学的繁荣时期,佛教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主题
  • 修行理念:诗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状态,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反映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
  • 禅修境界:诗中的“上下三指,彼此七马”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动作中的禅修状态,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的“眼见如盲,口说如哑”等比喻,生动形象地传达了禅修者内心的清净与外界干扰的隔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释绍昙的语言风格简洁而不失深意,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了丰富的哲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点。

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五》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禅宗修行哲学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及其追求的内心平静与超脱,从而更好地领悟禅宗思想的深远影响和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