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首 其二十四

五月五日端午节,好事当阳难掩塞。
归宗突出拄杖头,闲神野鬼俱消灭。
俱消灭,砌下寒泉忽倒流,岭上白云不敢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月五日端午节,好事当阳难掩塞。归宗突出拄杖头,闲神野鬼俱消灭。” 是宋代释昙华所作的《偈颂六十首其二十四》。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以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释昙华的这首诗通过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背景,传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摆脱俗世纷扰的向往。端午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祛邪避疫、纪念忠臣屈原的传统。释昙华在此借助节日氛围,表达了一种对内心清净与超脱世俗烦恼的追求。诗中的“好事当阳难掩塞”暗示着在世间忙碌中保持一份清明和从容。

诗歌的下两句“归宗突出拄杖头,闲神野鬼俱消灭”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境界。这里的“归宗”可能指的是回归本源或归宿之意,而“拄杖头”则是一种修行的象征,意味着放下世俗的执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诗中的“闲神野鬼”比喻那些无谓的烦恼和外界干扰,而“俱消灭”则表达了一种彻底清除心灵杂念的愿望,体现了释教禅宗的禅意。

诗的后两句“砌下寒泉忽倒流,岭上白云不敢白”,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这里的“砌下寒泉忽倒流”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因某种原因突然改变流向的情景,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使得一切归于平静;而“岭上白云不敢白”则是说山间的云雾因为心境的清净而不再飘散。这样的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整体上,释昙华的《偈颂六十首其二十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以及禅宗哲学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影响。此外,这首诗也是对端午节习俗的一种文化解读,展示了古代文人如何借助文学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释昙华的《偈颂六十首其二十四》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于超越世俗、达到心灵净化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成就,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