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首 其三十七

元正启祚,更无回互。
万物咸新,截铁斩钉。
应时纳祜,跳出窠臼。
孟春犹寒,言端语端。
知事头首,各各希有。
云堂大众,雍容郑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六十首 其三十七》是宋代释宗杲所作,其中充满了深刻的哲学和宗教意味。此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来阐述禅宗的核心教义,即“直饶透出古今,也是猢狲伎俩”,意指即使是最古老的思想和现代的思想,也不过是人们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背景介绍:

  1. 诗歌原文
  • 原文:何似生,莫妄想。直饶透出古今,也是猢狲伎俩。
  • 翻译:像活着一样,不要妄图超越时间。即便能够穿越古今,也不过是一种猢狲般的伎俩罢了。
  1. 诗人简介
  • 释宗杲: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黄龙派禅师。他以其深厚的佛教造诣和独特的禅宗思想闻名于世。释宗杲在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许多教诲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鉴赏
  • 哲理性:该诗通过直白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禅宗的精髓,即万物皆有生灭变化,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的,不应执着于表象或传统观念。这种观点挑战了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理解,鼓励人们超越物质的限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 艺术性:从艺术角度来看,《偈颂六十首 其三十七》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每一个句子都是对禅宗思想的独特诠释。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哲学深度,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哲宗时期,当时禅宗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日渐提升。这一时期,禅宗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释宗杲作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文学价值
  • 语言风格:《偈颂六十首 其三十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一句都像是精心打磨的诗句,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展示了释宗杲高超的文学造诣,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禅宗的意境和哲理。
  • 思想内涵:该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邃的哲学著作。它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探讨,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想内涵使得《偈颂六十首 其三十七》成为一部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

《偈颂六十首 其三十七》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宋代文学的特色,更在内容上传达了深远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也能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