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道人求赞

江上青山叠叠来,屋头松竹手亲栽。
柴门尽日无人到,时见窗前云作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道人求赞’,又称《如道人请评》,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张祜任江陵参军期间,当时他与友人王涯等人游于南岳,偶遇一位道士,道士请他们为他的《三洞经》作序。诗中通过“如道人”和“我”之间的问答,表达了一种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于修行、悟性等道家理念的推崇。

诗歌原文

道人好道,不假玉佩金装。  
问我如何是道,云:“心即是道。”  
问我如何是禅,云:“无念即成佛。”  
问我如何是仙,云:“清虚常在天。”  
  
问余何以为官,云:“官居一命间,但守本分安。”  
问余何以为学,云:“学须有所得,莫忘本来真。”  
问余何以为乐,云:“知足即常乐。”  
问余何以为名,云:“名非所取,何必求闻?”  
  
问余何以忘怀,云:“道常无心,何用忘乎?”  
问余何以自适,云:“逍遥自在足矣!”  
问余何以养生,云:“淡泊养神气,恬然无疾苦。”  
问余何以处世,云:“和顺以待人,静默以应物。”  
问余何以修身,云:“慎独而自修,勿以恶小而为之。”  
问余何以为家,云:“家贫出孝子,室陋生贤妻。”  
问余何以为国,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问余何以为政,云:“政治清明,人心归向。”  
问余何以为友,云:“交友贵真诚,不以势利交。”  
问余何以为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问余何以为食,云:“食当节饮食,身体乃健康。”  
问余何以为衣,云:“衣当暖身体,舒适自如。”  
问余何以为书,云:“书能明心智,知识广博。”  
问余何以为酒,云:“饮之可陶情,但不过量。”  
问余何以为花,云:“花能悦目赏心,但不可过度欣赏。”  
问余何以为月,云:“月能清心净虑,但不可贪恋其光。”  
问余何以为风,云:“风能吹散尘埃,但不可随风而行。”  
问余何以为雨,云:“雨能滋润万物,但不可过于频繁。”  
问余何以为山,云:“山能镇守四方,但不可攀登其巅。”  
问余何以为水,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但不可滥用其力量。”  
问余何以为火,云:“火能煮食取暖,但不可过份使用。”  
问余何以为剑,云:“剑能防身自卫,但不可滥用杀伐。”  
问余何以为棋,云:“棋能娱乐消遣,但不可沉迷其中。”  
问余何以为琴,云:“琴能抚慰心灵,但不可过分追求技巧。”  
问余何以为笛,云:“笛能抒发情感,但不可乱吹乱叫。”  
问余何以为鹤,云:“鹤能长寿自在,但不可随意捕捉。”  
问余何以为龙,云:“龙能兴云吐雾,但不可肆意妄为。”  
问余何以为蛇,云:“蛇能灵活机敏,但不可狡猾伤人。”  
问余何以为马,云:“马能奔驰千里,但不可失去理智。”  
问余何以为鸡,云:“鸡能报晓催耕,但不可懒惰贪睡。”  
问余何以为狗,云:“狗能看家守户,但不可无礼横行。”  
问余何以为猪,云:“猪能提供美食,但不可懒散懈怠。”  
问余何以为猴,云:“猴能攀援跳跃,但不可轻率冒险。”  
问余何以为狐,云:“狐能狡猾多智,但不可欺骗他人。”  
问余何以为猫,云:“猫能捕鼠捉贼,但不可过于凶残。”  
问余何以为兔,云:“兔能奔跑敏捷,但不可贪婪贪玩。”  
问余何以为龟,云:“龟能长寿悠长,但不可贪图安逸。”  
问余何以为鱼,云:“鱼能畅游水中,但不可忘记本源。”  
问余何以为人,云:“人生百态皆因缘,但不可执着于名利。”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张祜在担任江陵参军时所作。通过对“如道人”的提问形式展开对话,表达了作者关于道教、修行、自然和谐等多方面的思考。每一句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丰富的人生经历。

1. 主题探讨:道、禅、仙、乐、名、忘怀等概念

  • :通过“心即是道”强调了内心修为的重要性。
  • :通过“无念即成佛”讨论了内心的清净与禅定。
  • :通过“清虚常在天”表达了对超越世俗的向往。
  • :通过“知足即常乐”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感。
  • :通过多个问题的反复提问和解答揭示了名誉的虚幻性和生命的真谛。

2. 哲理思考:慎独、修身、处世、治国、交友等

  • 慎独: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 修身:提倡个人道德的提升。
  • 处世:提出了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 治国: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清明的政治环境。
  • 交友:强调真诚和以德相交。
  • 饮酒:倡导适度饮酒以陶冶情操。
  • 赏花:提醒人们在欣赏美景时不过度沉溺。
  • 赏月:强调心灵的宁静。
  • 赏风:提倡顺应自然的态度。
  • 赏雨:主张合理利用雨水来滋养万物。
  • 赏山:强调尊重自然的平衡。
  • 赏水:强调水的利用要有节制。
  • 赏火:讨论了火的适当使用。
  • 赏剑:提醒人们正确使用武器。
  • 赏棋:提倡游戏时的克制。
  • 赏笛:鼓励音乐的适度表达。
  • 赏鹤:提醒不要随意捕捉野生动物。
  • 赏龙:赞扬龙的威严和智慧。
  • 赏蛇:警示人们对动物的伤害要谨慎。
  • 赏马:强调马的忠诚和力量。
  • 赏鸡:称赞鸡的勤勉。
  • 赏狗:讲述狗的忠诚和保护。
  • 赏猪:强调猪的勤劳。
  • 赏猴:赞赏猴子的机智。
  • 赏狐:批评狐狸的狡猾。
  • 赏猫:讲述猫的警觉。
  • 赏兔:指出兔子的敏捷性。
  • 赏龟:赞美乌龟的长寿。
  • 赏鱼:强调鱼的自由生活。
  • :讨论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结语

《如道人求赞》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展现。通过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哲理探讨,张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方式。这首诗不仅是对自我修养的指导,也是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