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前引,维摩后随。
但知逐队随邪,脚跟何曾点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七佛前引,维摩后随。
但知逐队随邪,脚跟何曾点地。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所作的一首佛教诗,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和修行解脱的思考。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生事白头身老大”,意味着在人生的晚年,人们常常会感到生活的压力和责任的重负,同时也会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世间何物堪比此”,则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和世界的困惑和无助。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生死轮回的阐述。”欲知前世因缘者”,暗示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渴望和对前世的回忆。”应须问取识空人”,则表达了人们对于如何理解生死轮回的疑惑和需要寻求答案的需求。”今我亦将问知识”,则表明了作者想要通过询问来了解生死轮回的真相。
最后两句是对修行解脱的期许。”愿言得觉悟”,表达了人们对于获得智慧和觉悟的渴望,希望能够超越生死轮回的困扰,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平和。”莫学痴人长唤春”,则暗示了人们不应该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而应该专注于内心的修行,追求真正的觉悟和解脱。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二’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意义和对修行的追求,表达了白居易对于生命、世界和自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