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十五

肤寸生层云,已具弥漫势。
尽瞩晴空目,且非烟雾比。
首座行脚,首座来也,落在第二。
看看,云行雨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智朋的《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十五》是一首表达禅宗哲理的诗歌,主要讲述了“三界无安”和“何曾过去”的道理,以及佛教中“全放全收,全宾全主”的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释智朋,俗姓黄,四明人,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他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在《五灯会元》卷一四中有所记载。
  2. 诗歌内容: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寓言,阐述了人生的苦与乐,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观。诗中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意指人生充满了苦难,而“多宝如来,何曾过去”,则表明一切皆空,没有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
  3.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造诣。其用词简练,意象生动,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4. 文化影响:释智朋不仅是一位禅宗高僧,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讲,此诗采用了大量的典故和隐喻,使得作品既富有哲理性也具有艺术美。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含义深刻。
  6. 社会价值:释智朋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其思想亦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关注精神世界的提升,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偈颂一百三十五首 其一百十五》不仅是释智朋个人修行的体现,更是禅宗思想的集中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文化的深层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