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背时态,翛然尘外心。
静吟霜月尽,归梦海云深。
室冷苔生榻,窗闲鸟觑琴。
幽栖共得趣,乘兴几相寻。
赠夷中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夷中师》是宋代文学家释智圆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澹泊背时态,悠然尘外心。静吟霜月尽,归梦海云深。室冷苔生榻,窗闲鸟觑琴。幽栖共得趣,乘兴几相寻。
作者简介:释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他俗家姓徐,是宋初天台宗山外派的重要诗文僧。他的生平和成就都与佛教紧密相连,他在西湖孤山隐居了多年后去世,因此后人称他为“孤山法师”。
作品赏析:《赠夷中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通过吟诗作乐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诗人在月光下静坐沉思,梦中回到遥远的海云深处,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室内外的静谧环境与窗外鸟儿的窥探琴声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乐趣,这种情感的交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写作背景:此诗反映了宋初时期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解脱的文化倾向。在那个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潮流,人们开始寻求更加纯粹的精神寄托,释智圆的作品恰好迎合了这一文化潮流的需求。通过这首诗,释智圆不仅展示了个人的生活哲学,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赠夷中师》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而流传至今,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而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文化复兴的重要体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了解并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