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风水洞僧院

风水分双洞,幽奇类沃洲。
猿吟清彻夜,山色冷宜秋。
云拥阶前石,钟残竹畔楼。
贤哉白太守,五马旧曾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风水洞僧院》是宋代诗人释智圆的作品。释智圆,字无外,号中庸子或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是一位天台宗山外派的重要诗文僧,隐居西湖孤山多年后去世,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

《游风水洞僧院》是释智圆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水洞僧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而又充满历史气息的画面。诗句中不仅描述了山水间的清奇景色,如“风水分双洞,幽奇类沃洲”,还通过猿声、山峰、云石等自然元素,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诗中的“贤哉白太守,五马旧曾游”则表达了对过去文人墨客风流倜傥生活的回忆和向往。白太守的传说,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曾任杭州刺史的官员,他曾经游览过这座风水洞僧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种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使得《游风水洞僧院》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

《游风水洞僧院》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化与佛教禅宗思想相融合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以及佛教禅宗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