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有感因示后学

羸病身未死,轻安人屡亡。
穹旻不可问,浮世转加伤。
三十共嗟短,百年同好长。
未能齐一梦,何以事空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久病有感因示后学》是宋代诗人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在疾病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智圆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对于生命、宇宙与人性的哲学探讨。《久病有感因示后学》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歌,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传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中“羸病身未死,轻安人屡亡”表达了释智圆虽然身患重疾,但内心仍保持平和与安详的态度。这种对比强烈的表达方式,凸显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意志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穹旻不可问,浮世转加伤”揭示了释智圆对于超越现实束缚的渴望,以及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感受到的孤独与痛苦。这一部分体现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深层次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中的“三十共嗟短,百年同好长”反映了释智圆对于人生短暂和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对比三十岁时对生命的感叹与对百年后共同追求美好的期待,表达了他对生命价值的高度肯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未能齐一梦,何以事空王”则透露出释智圆对于人生终极目标的探求。他通过提问“何以事空王”,表达对超脱世俗、实现心灵自由之境的向往,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久病有感因示后学》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释智圆对于生命、宇宙与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与人性的探讨,展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