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蜀川王道士

鹤驾几迟留,岷峨水石幽。
御风同列子,梦蝶拟庄周。
醉卧空林月,狂歌古观秋。
何时归阆苑,闲共老仙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蜀川王道士》是北宋诗人释智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与王道士的深厚情谊以及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潜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期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僧人和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佛教世家,自幼受佛法熏陶。释智圆在年轻时便已精通佛教经典,并开始传道讲经。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也充满了对世俗世界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诗歌原文:鹤驾几迟留,岷峨水石幽。御风同列子,梦蝶拟庄周。醉卧空林月,狂歌古观秋。何时归阆苑,闲共老仙游。

  3. 诗歌解析:《寄蜀川王道士》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释智圆独特的艺术风格。首联“鹤驾几迟留,岷峨水石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面,鹤驭留连不返,岷峨之间水石幽深。颔联“御风同列子,梦蝶拟庄周”则通过庄子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追求。颈联“醉卧空林月,狂歌古观秋”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山林中放纵自我、享受自然的情怀。尾联“何时归阆苑,闲共老仙游”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的期望和向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释智圆对佛学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寄蜀川王道士》不仅是释智圆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研究宋代诗歌和禅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