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遗句满人间,灭后天台迹更闲。
碑折塔摧人不顾,不堪冥目想空山。
书荆溪禅师传后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荆溪禅师传后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为《神会语录》作序之后写的两首诗的第二首。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教义的理解,以及对禅学实践的深刻感悟。
首联“僧问荆溪师,如何见佛性?”,以一个禅宗公案的形式,引出了对佛性的讨论。荆溪禅师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他的教导对于理解佛性至关重要。这里的“如何见佛性”是一个哲学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和实践佛教教义。
颔联“心即是佛,即佛即是心。”,这是对佛性的一种解释。在这里,“心”和“佛”被视为同一实体的不同表述方式。这种观点强调了内心与外在的统一,认为真正的佛性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这也是一种佛教修行的实践,鼓励人们通过自我觉察和自我修养来发现和实现佛性。
颈联“言下无物,道上无人。”,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无我之境。在这里,“无物”和“无人”并不是指物理世界中的缺失,而是强调了一种超越物质和人际关系的境界。这种境界要求人们超脱世俗的束缚,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尾联“不闻钟鼓声,不睹文字迹。”,是对禅宗修行的另一种体验的描述。在这里,“钟鼓声”和“文字迹”都是禅宗修行中常见的干扰因素。作者通过描述一种清净、宁静的状态,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种宗教目标,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提升。
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教义的阐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性、禅宗修行的独特见解。它不仅是对于禅宗思想的总结,也是一种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