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司真洞

桃华濯锦春水寒,洞门窈窕玉勾栏。
三峰拥翠云吞屋,九井扬波雪溅坛。
象帝先身元老语,谷神后事阿谁观。
羽郎清瘦发半白,待乞安期五色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司真洞》是宋朝诗人释正觉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司真洞的自然风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桃华濯锦春水寒,洞门窈窕玉勾栏。
    三峰拥翠云吞屋,九井扬波雪溅坛。
    象帝先身元老语,谷云后事阿谁观。
    羽郎清瘦发半白,待乞安期五色丸。

  2. 注释解析

  • 在这首诗中,“桃华濯锦”形容春天水花飞溅的景象,而“春水寒”则传达了春天水的寒冷感。
  • “洞门窈窕”描绘了司真洞入口的隐蔽与幽深。
  • “三峰拥翠云吞屋”形象地描述了洞口三座山峰环绕的景象,以及云雾缭绕、仿佛吞没房屋的壮观。
  • “九井扬波雪溅坛”则是对司真洞内九口井水面波动的描述,好似雪花溅落的场面。
  • “象帝先身元老语”可能指的是洞内的神像,暗示着古老和庄严。
  • “谷云后事阿谁观”反映了对司真洞历史和传说的好奇。
  • “羽郎清瘦发半白,待乞安期五色丸”表现了游者对健康长寿的向往,以及对道教神仙药物的渴望。
  1. 作品赏析
  • 《游司真洞》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诗人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情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水流比作“桃华濯锦”,将山峦比作“三峰拥翠云吞屋”,这些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
  • 诗人通过对司真洞的描绘,也体现了自己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想象。

《游司真洞》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风景画,还通过诗人的眼睛展现了一个充满哲思的世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命和宇宙奥秘的思考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