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八首 其十二

习习春风,丝丝春雨。
一等沾濡,十方周普。
甘草得之甜,黄连得之苦。
天意发丛林,檐声闹窗户。
古德尝云己不迷,等闲教坏人男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七十八首 其十二》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偈颂诗。在这首诗中,释正觉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和现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句“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和谐美,同时寓意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接着,诗人以“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作为画面背景,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战争场面,暗喻了世事的纷扰与变幻。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也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人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首诗还体现了释正觉对于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例如,“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这不仅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借“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的山林隐者形象,传达了他对超然物外生活的追求。这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绘,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和与超然的理念。

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意象生动而充满想象力。例如,“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这样的句子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外,释正觉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偈颂七十八首 其十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展现佛教哲学思想和体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