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春寒,颠毛雪残。
坐空生灭影,静见离微端。
珊瑚树生玳瑁海,明月珠走琉璃盘。
藏天下于天下兮一性自然平等,出世间于世间兮万像谁敢相谩。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七十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七十二》,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禅师的肖像,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体悟,同时也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首句“寻真访道意无何”,描绘了诗人在寻觅真理的过程中,心境达到了一种超越俗世的境界。这里的“寻真”指的是对佛法的追求,而“访道”则是寻求精神上的指导。诗人以“意无何”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明他对于这种追求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地。
第二句“唯观静坐合规矩”,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理解。他认为,只有通过静坐和遵守规矩,才能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智慧的提升。这里的“静坐”是指禅定,“规矩”则是指佛教中的各种戒律。
第三句“不见如来是见佛”,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如来”(即佛陀)和“佛”的概念,暗示了一种超越表象的认识。他认为真正的佛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形象,而是在于内心的觉悟和修行。
第四句“不闻钟声打五更”,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如果过于关注外界的声音和事物,就会迷失在纷扰之中。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智慧。
最后一句“默想落花雨后时”,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通过想象落花飘洒的情景,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感悟和理解。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七十二》这首题画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