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禅师,全无伎俩。
一锡飞来,占断千嶂。
以中心树,建立圣像。
合水和泥,根生土长。
不用换骨脱胎,不须起模打样。
一段真实身心,脑后圆光万丈。
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九十三首其八”是一首由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诗歌。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其深厚的政治改革理论和实际成就著称于世。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经》、《礼记》等多部古代典籍的研究,以及大量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其中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诗歌内容:”偈颂九十三首其八”中,王安石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超然和豁达。
艺术特色:王安石的”偈颂九十三首其八”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歌的构思巧妙,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其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情感。此外,王安石在创作中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偈颂九十三首其八”不仅展示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的才华,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关怀。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