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然字义,文彩希奇。
夫子不识,达磨不知。
同风千里,笑展双眉。
八十翁翁入场屋,真个不是小儿嬉。
偈颂九十三首 其四十八
介绍
《偈颂九十三首 其四十八》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梵琮所作,表达了佛教哲理与人生智慧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在哲学和宗教层面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从文学角度来看,此诗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采和深邃的思想。释梵琮号率庵,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住庆元府仗锡山延胜禅院,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他的诗歌以辑自《语录》者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收入《续藏经》。《偈颂九十三首》是释梵琮所写的一组诗,包含了这九十三首诗作。每首诗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佛教的教义和人生哲理。例如,第四十八首中的“炳然字义,文彩希奇”描绘了文字的光彩与深远意义;“夫子不识,达磨不知”则表达了对于知识理解的超越性。这些诗句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涵丰富,反映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从哲学角度讲,这首诗体现了佛教关于万物平等的观念以及宇宙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释梵琮通过描述事物的外在表象与内在本质的关系,引导读者认识到世间万物皆为一体,没有绝对的分别与对立。这种观念不仅有助于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还能够促进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从宗教角度看,这首诗也是对佛教“缘起”理论的具体体现。它指出一切现象都是由无数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产生的。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体行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时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从文化影响方面看,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中,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形式,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教哲学的一种阐释,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偈颂九十三首 其四十八》是释梵琮在其修行、教化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它不仅代表了宋代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传达了佛教的深刻哲理和精神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思想,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