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火头,作事多伶俐。
饱饭携锄头,庵前去锄地。
寸草不留踪,善恶无忌讳。
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十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梵琮的《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十四》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宋代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释梵琮,号率庵,是一位生活在宋代的僧人,他与宁宗皇帝有师生之缘,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住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都体现了当时佛教文化的一个侧面。
诗歌原文:《偈颂九十三首》是释梵琮所写的一组诗。其中,《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十四》的原文如下:“我有个火头,作事多伶俐。饱饭携锄头,庵前去锄地。寸草不留踪,善恶无忌讳。”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农夫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纯朴。
主题内容: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勤劳农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的提醒。诗人用“火头”形容农夫干活利索敏捷,而将“锄头”比作“伶俐”,进一步强调了劳动的机敏和效率。最后一句则点出了农夫们在田间劳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则——不留下任何痕迹,不违背善恶的界限。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诗人以朴素无华的文字,直接描绘了农人的日常生活,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够深刻表达出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同时,诗歌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个句子都紧扣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偈颂九十三首 其八十四》不仅是释梵琮对宋代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其勤奋精神的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