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山洪水

乾元山头洪水发,溪有长蛟潜伺察。
两岸居人莫等闲,年深物怪终腾拔。
往岁邻封遭水变,只道溪流净如练。
倏忽人烟数里间,夜半平沈皆不见。
东南地坼乾坤浮,几番赤子葬洪流。
神龟去后不复返,休看浪打石人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乾元山洪水》是宋代诗人释永颐创作的诗词之一。这首诗通过对乾元山头洪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对这种自然现象的反应和态度。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及分析:

  1. 作品内容:诗中描述的是乾元山头的洪水爆发,溪流中的长蛟在暗处游动,两岸的居民惊慌失措。作者通过这样的场景描绘,表现了人们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恐惧与无助。
  2. 历史背景:乾元山头洪水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现象的描述,更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象征。诗中的“往岁邻封遭水变,只道溪流净如练”暗示了历史上类似的灾害,而“东南地坼乾坤浮,几番赤子葬洪流”则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力感和悲剧。
  3. 艺术手法:《乾元山洪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能够深刻地触动读者的情感。例如,“年深物怪终腾拔”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破坏力,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和恐惧。
  4.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它反映了宋代时期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态度和反应,以及这种态度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

《乾元山洪水》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情感的寄托。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关注环境保护,同时也让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