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般若 其二

万木扶疏夏景长,园林梅杏嚼红香。
山前麦熟还知否,一一当机为举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时般若 其二”是宋代释法泰的作品,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园林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节的观察与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外的禅意与静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的原文
  • 首联:“万木扶疏夏景长,园林梅杏嚼红香。”
    这句诗描绘了盛夏时节的景色,万木葱郁,园林里的梅花和杏花盛开,散发出阵阵芳香。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夏日的美丽,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颔联:“山前麦熟还知否,一一当机为举扬。”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的深刻思考。虽然山前的麦子已经熟透了,但诗人仍然在用心地观察每一颗麦子是否成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细致关怀。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夏日园林的画面,既有自然的美景,也有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入思考。
  • 用词精炼: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如“嚼红香”、“一一当机”,这些词汇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表现力,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悦耳动听。
  1. 思想内涵
  • 禅意融入自然: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将禅宗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自然,诗人引导读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平静。
  • 季节更替的象征意义:诗中的“山前麦熟”不仅是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描述,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通过这种象征,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循环的认知。

“四时般若 其二”作为释法泰的代表作,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更在思想上给予了读者深刻的启示。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探索。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科书,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