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首 其一

尽却耳根并眼底,不知何处见如来。
数声幽鸟啼寒木,一片闲云铺断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七首·其一》是元代释明本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和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醉乘白鹤登银阙,梦跨青鸾入绛宫。
    酒醒眼开俱不见,一川桃李自春风。

  2. 诗句解析

  • 醉乘白鹤登银阙:诗人如同醉意中的驾鹤者,飞升至虚无缥缈的银白色的宫殿之中。这里“银阙”形容宫殿华丽且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 梦跨青鸾入绛宫:在梦中,诗人骑着象征着吉祥与高贵的青鸾(凤凰的一种)进入了华丽的绛宫。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通过梦境进入了一个充满祥瑞与荣耀的地方,暗示着理想的实现与心灵的升华。
  • 酒醒眼开俱不见:当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时,眼前一片模糊,连梦中的一切景象都变得无法辨认。这可能意味着现实的复杂性和虚幻性,或者提醒人们要警惕过度的理想化和不切实际的追求。
  • 一川桃李自春风:虽然诗人看不见那片桃李花海,但可以感受到它们随风摇曳,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中。这里“桃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而“春风”则象征着生命力与活力。
  1. 作品背景
    《颂古七首·其一》创作于元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感于时局而作诗文表达自己的忧思与志向。释明本作为僧人,其诗作常带有超然物外、禅意深远的风格,这首诗也不例外。它反映了释明本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通过对《颂古七首·其一》的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释明本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