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张西叔之丰城

有客功名累,萧萧逐转蓬。
丰城千里外,茅屋万山中。
杨柳萦桥绿,秋梨绕地红。
登临虽未并,谈笑会当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朝诗人释绍嵩《赠别张西叔之丰城》赏析

在宋代,有一位名为释绍嵩的诗人,他的作品《赠别张西叔之丰城》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诗人开篇就以“有客功名累”为引子,描绘出一位奔波于仕途、身负重任的友人形象。接着,“萧萧逐转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这位朋友随秋风四处飘荡的景象,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这两句诗,既体现了作者对友人境遇的关切,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忧虑。

随后,诗人转向对友人居所的描绘,“丰城千里外,茅屋万山中”。这里的“丰城”,或许是指友人的故乡或故居所在地,而“茅屋万山中”则形容其生活环境的艰苦与清贫。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友人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然而,尽管环境艰苦,但诗人并未忽视友情的存在。他在诗中写道:“杨柳萦桥绿,秋梨绕地红。”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同时,“登临虽未并,谈笑会当同”这两句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相聚时刻的美好期待和坚定信心。

在这首诗中,释绍嵩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他通过对友人的描写,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尊重;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抒发了对生命活力的赞美与向往;通过对未来的展望,寄托了对友谊长久不变的期望。

《赠别张西叔之丰城》作为释绍嵩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宋代诗人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审美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