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口寺

古柏间松篁,山光接水光。
园林春婉娩,云水日相佯。
苒苒花明岸,稍稍竹过墙。
冥搜得诗窟,台馆晓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口寺》是宋代著名诗人释绍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凤口寺》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释绍嵩。释绍嵩,字德夫,号竹坡居士,浙江嘉兴人,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创作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释绍嵩的生平事迹虽然不甚详细,但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诗歌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价值:《凤口寺》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宋代文学的特色。该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释绍嵩对自然的感悟和人文情怀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和谐与美好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在宋诗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3. 艺术特色:《凤口寺》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上。诗中的古柏、松篁、山光、水光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同时,诗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园林春婉娩”与“云水日相佯”,展现了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

《凤口寺》作为宋代释绍嵩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深刻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