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闻百舌

一径寻村渡碧溪,山花红紫树高低。
如今天下无鸣凤,说与春乌自在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中闻百舌》是宋代诗人释绍嵩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一径寻村渡碧溪,山花红紫树高低。如今天下无鸣凤,说与春鸟自在啼。

  2. 作品背景:释绍嵩的这首《道中闻百舌》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意境和用典,可以推断出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宋代是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歌赋在当时社会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释绍嵩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这样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感慨。

  3.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释绍嵩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山花红紫树高低”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其中“红紫”可能象征着春天的色彩,而“高低”则表现了树木的生长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然而,接下来的“如今天下无鸣凤”,则通过“鸣凤”的象征,暗指了当时社会的某种不景气或者人才的稀少。最后,“说与春鸟自在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状的无奈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

《道中闻百舌》不仅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它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宋代的社会现实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刻理解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