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童

太白山头月欲低,鹊栖不稳绕枝飞。
坐来客子浑忘倦,却听松声联翠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天童》是宋代诗人释绍嵩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释绍嵩,字亚愚,出生于庐陵(今江西吉安),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释绍嵩自谦其诗“不工句法,故随得随失”,可见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谦逊态度和对技艺的追求。

  2. 诗歌原文:《宿天童》原文如下:“太白山头月欲低,鹊栖不稳绕枝飞。坐来客子浑忘倦,却听松声联翠微。”这几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诗句,生动描绘了夜晚山林中的宁静美景,月亮渐渐西沉,一只喜鹊在树枝间徘徊,而诗人则静静地坐着,全然忘却了外界的喧嚣,只听得清风吹过松林,传来连绵不断的松涛声。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不仅以景致取胜,更通过“月欲低”、“鹊绕枝”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夜沉思的氛围。诗中的“客子浑忘倦”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而“却听松声联翠微”则进一步衬托出山野的幽深与寂静。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境界。

  4. 文化背景:释绍嵩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绍嵩选择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宿天童》作为释绍嵩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追求,进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