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履登临乏款延,薰风报谒郁蓝天。
拂尘未下云檐榻,采宝新归海国船。
乘兴□□迷柳下,搜吟□梦到梅边。
何时握手东林社,重结三生未尽缘。
寄梅墟陈提干
介绍
《寄梅墟陈提干》是宋代诗人释绍昙的作品。释绍昙以其深邃的佛学背景和精湛的文学造诣,在宋朝时期创作出了多部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词的背景、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释绍昙,字无门,号云栖。他在宋宁宗嘉定年间出生,于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圆寂,享年七十一岁。他的生平事迹在《云栖集》中有所记载,其中收录了他的部分诗作和语录,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其文学和宗教思想的珍贵资料。释绍昙不仅精通佛教教义,还涉猎文学、书法等艺术领域,其文学作品多以佛教主题为主,充满了哲理与禅意。
诗词原文:
齿履登临乏款延,薰风报谒郁蓝天。 拂尘未下云檐榻,采宝新归海国船。 乘兴迷柳下,搜吟梦到梅边。 何时握手东林社,重结三生未尽缘。内容解读:《寄梅墟陈提干》作为释绍昙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诗中的“齿履登临乏款延”反映了诗人对仕途道路的坎坷与无奈,而“乘兴迷柳下,搜吟梦到梅边”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山水间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平静的哲思。
文学价值:释绍昙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深刻体现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对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在宋代诗词中,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化影响:释绍昙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佛教学者。他的著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宋代的文人圈中,很多诗人和学者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此外,他的诗歌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不同文化交流互鉴。
释绍昙的《寄梅墟陈提干》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座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丰碑,它承载着宋代的历史文化记忆,并继续启迪着后来的人们。通过对这首诗词的研究与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与文学的独特魅力,以及释绍昙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