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樵

七佛已前曾卖弄,分明一块烂枯柴。
老卢不解担当得,火种只今无地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樵》是宋代释绍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一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释绍昙(生卒年不详),字无为,号古樵,南宋时期的僧人。他生活在一个佛教文化与文学并重的时代,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厚的佛学修养,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学元素。
  1. 诗歌原文
  • 万木千山一径深,云埋石径草苔侵。
  • 风声鹤唳空山静,松涛如海月色阴。
  • 禅心不染尘世累,世事难求净土心。
  • 山高水远知音少,独自长吟到天明。
  1. 诗歌特点
  • 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幽深的山林和宁静的夜晚,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境界。
  • 哲理性: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和心灵的独有理解。
  • 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尽管篇幅不长,但每一个字都经过精挑细选,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味。
  1. 影响及评价
  • 《古樵》虽然简短,但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多文人墨客对其赞赏有加,认为它是表达内心情感和哲学思考的极佳文本。
  1. 相关背景
  • 创作于南宋时期,释绍昙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其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的宗教身份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宗教色彩,使其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能触及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层面。

《古樵》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风貌和宗教文化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释绍昙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