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

南山灿灿,白石烂烂。
觌当面机,瞎人天眼。
拄杖子,闻如是语,从定而起,向香积世界,乳窦峰前。
转法轮,抟香饭。
听之双耳聋,嗅之舌头烂。
何似杨岐栗棘蓬,秦时𨍏轹钻。
哑,仁义尽从贫处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是宋代释绍昙的一首诗作,该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及佛理的独特见解。下面将对该诗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趁晴盖却屋,捉空种了麦。安身立命既无忧,只须体究庭前柏。”
    这是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在晴朗的日子盖好房顶,并抓住时机种上麦子的情景,表达了生活的安稳和无忧无虑。接着提到“体究庭前柏”,意味着要深入探究庭前的柏树,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 “坚守岁寒,青无变色。”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和忠诚的赞美,即使在严寒的环境下,依然保持本色不变。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是一位宋代的禅师。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在佛教的影响下进行,这首诗也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 释绍昙在庆元府等地的禅寺中居住,他的诗歌多取材于禅宗教义和个人的生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种心境下所作,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反映出他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隐喻人生的哲理。例如,“趁着晴朗的时间,盖好房屋并种植麦子”,这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也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应抓住机遇,努力生存和发展。
  • “安身立命既无忧,只须体究庭前柏”,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只要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就可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 “坚守岁寒,青无变色”,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强和毅力。
  1. 哲学与宗教思考
  •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生命、存在和宇宙的一种哲学探索。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试图寻找到人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 诗中的“青无变色”可以被视为对佛法无常观的一种体现。它提醒人们,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变的心,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该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作为禅宗诗歌的代表之一,该诗体现了释绍昙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应用,展示了禅宗诗的独特魅力。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禅宗文化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和禅宗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