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十五

一二千硕谷,四五百箩粟。
䆉稏熟天风,高低布云麓。
辛勤收拾归来,碓捣明玑,钵盛香玉。
无位真人手扪腹,口唱无生曲。
花簇簇,听不足,欸乃一声山水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十五”是一首由南宋释绍昙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诗歌背景与作者:《偈颂一百零四首》是释绍昙所作的一组宗教颂诗,共一百零四首,每一首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哲理,通过自然景观来映射人生的感悟与修行的过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2. 内容解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句出自《论语·公冶长》,意为天地无心,对待万物如同对待草狗一般。在《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十五》中,释绍昙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于天地无私无欲、自然循环的哲理理解。
  3. 象征意义:“一二千硕谷,四五百箩粟”象征着丰饶与富足,同时也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而“䆉稏熟天风”则描绘了谷物成熟时随风摇曳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自然的恩泽。
  4. 人生哲学:“辛勤收拾归来,碓捣明玑,钵盛香玉”,这里通过劳动的场景,展现了人类与大地的紧密联系和感恩之心。而“口唱无生曲”则暗示了通过修行达到心灵解脱的境界,强调了内在平静与外在物质之间的平衡。
  5.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石竹闲眠鹿”,以及“岩松冷挂猿”,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增强了读者的联想空间。
  6. 社会影响:作为佛教文学的一部分,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释绍昙个人的思想追求,也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风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了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创作。

通过对《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十五》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与自然美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释绍昙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自然界汲取灵感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