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机,分泾渭。
清浊浅深,穷源倒底。
三脚驴子弄蹄行,踏过何曾沾著水。
芝峰家丑外扬,也是碓坊洿米。
低声低声,墙壁有耳。
座满江南客,何须唱鹧鸪。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二十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二十一》是唐代僧人贯休的作品,属于佛教禅宗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贯休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以及他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开篇就以“我见”二字点明了主题。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而“见”则是指所见所感。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淡然。
诗人以“何物堪比”这一疑问句引入了后面的回答。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无法与佛法相媲美,因为佛法具有更高的智慧和境界。这一点在诗中的表述为:“佛法深如海,人世浅似尘。”这句话意味着佛法深邃广阔,如同海洋一般无边无际;而人世间却显得渺小而短暂,如同尘埃一般微不足道。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珍视佛法的重要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对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是一种超越生死、超越轮回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这种理解使得诗人更加坚定地信仰佛法,并努力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升华。
诗人以“愿作恒沙数”来表达对佛法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恒河沙粒般无数个众生之一,以此来更好地体验和领悟佛法的真谛。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二十一》通过描绘世间万物与佛法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领悟,以及对世间纷扰的超脱与淡然。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佛教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