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四首 其七

陆亘回珠转玉,南泉换斗移星。
花阴满地日午,梦觉流莺一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七首》并非由释慧性所创作,而是宋代诗人释昙贲的作品。该作品是一组七言诗,共二十七首,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及其修行方法的理解和感悟。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昙贲,俗姓李,达州巴渠(今四川宣汉东北)人。他在南宋时期出家,成为僧人,并以其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涉及佛教教义和修行体验,展现了他对佛法的独特见解。

  2. 作品背景及特点:《颂古二十七首》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普遍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释昙贲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修行生活的独特感受。他的诗作以佛教故事为题材,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解读,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在风格上,释昙贲的诗作简洁明了,语言洗练,充满了禅意。他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诗作原文与翻译:释昙贲的《颂古二十七首》中,第七首的内容如下:“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他内心的平和。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和生活细节,诗人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颂古二十七首·其七》是一首充满禅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对佛教教义的阐述,更是诗人个人修行生活的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宗教观念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