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体咸周

妙体无方具遍知,近邦远利绝毫釐。
根尘应念周沙界,坐断毗卢发大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寂体咸周》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北宋诗人释清远所作。《寂体咸周》不仅体现了释清远的诗歌才华,还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对佛教教义的实践。下面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清远,俗姓李,号佛眼,出生于四川邛崃的一个家庭。十四岁时便出家为僧,曾依毗尼修行,并在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后,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他后来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和崇宁万寿寺,并继续在舒州龙门寺居住十二年,最终于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他的生平与经历为理解其诗歌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2. 作品原文:妙体无方具遍知,近邦远利绝毫厘。根尘应念周沙界,坐断毗卢发大机。
  3.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释清远对佛法的理解。”妙体无方具遍知”意味着佛法的智慧是无处不在且无所不包的;”近邦远利绝毫厘”则指出了佛法的利益既亲近又广泛,不拘泥于小处;”根尘应念周沙界”暗示了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超越表面,触及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最后,”坐断毗卢发大机”展现了释清远对于佛法实践的坚定信念和深远影响。这四句诗不仅传达了释清远对佛法的深刻见解,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僧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4. 历史评价:《寂体咸周》被认为是释清远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其文字精炼而富有哲思,能够引人深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思想的传播及其对文人的影响。
  5. 文化意义: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寂体咸周》作为释清远的代表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世研究宋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寂体咸周》不仅是一个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释清远这位高僧的生活与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佛教传播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