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首座图余幻质复求为赞

廓然无圣,俨尔有容。
明明绝眹,密密垂踪。
昔也怀宝,枯木藏龙。
今其示人,巨岳乔松。
龙吞万类,松茂三冬。
神而不改,风云必从。
吾形既得,尔道自钟。
褒斜路险,汉水朝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悟首座图余幻质复求为赞,是一首宋代诗歌。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二月,时在黄州。

诗中描述了苏轼对佛道的感悟,以及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他写道:“我与诸圣俱无二,何用更觅三清家?幻质本非真有相,虚名聊复假吾华。坐来忽见虚空手,指授还归本来花。”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与诸圣并无二致,何必再去寻找三清家的虚名?我的身心如幻,并非真正的存在;而那些虚名只是暂时的,最终都会被抛弃。忽然之间,我仿佛看到了虚空中的一只手,它指引着我回归本来的面目。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于生命、死亡和宇宙的看法,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佛法的理解。他的这种看法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因为他是文人士大夫出身,通常不会涉足佛教。然而,他在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