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八

如来妙色身,真实难藏覆。
不挂本来衣,岂著娘生裤。
无忧树下降生时,南北东西行七步。
行七步,度尽众生无所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八》是宋代著名高僧释清远的作品,体现了其丰富的佛学修养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清远:释清远号佛眼,俗姓李,生于四川邛崃,十四岁出家,曾依毗尼,遍访南北各地的寺庙并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及舒州龙门寺十二年,晚年归隐蒋山之东堂。
  1. 创作背景
  • 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在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释清远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
  • 病辞还隐:翌年,因疾病辞去住持职位回到蒋山之东堂隐居。
  1. 诗词原文
  • 偈颂:天得一,斗牛女虚危室毕。地得一,草木山河并土石。君得一,上下四维无等匹。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明光的历。有欢荣,有愁戚。或冤亲,或顺逆。富且贵,贫且乞。万样千般…
  •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宇宙万物的统一性以及人世间的种种情感与经历。每句诗中的“一”字象征着宇宙间的一切,而“天、地、君”则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诗中通过对“有欢荣”与“愁戚”、“或冤亲”与“或顺逆”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生中的喜悦与痛苦,以及人们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1. 主题分析
  • 宇宙观:《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八》体现了释清远对宇宙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天得一,地得一”,象征了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即宇宙的自然法则。这种宇宙观反映了释清远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和领悟。
  • 人生观:诗歌中也体现了释清远对人生的看法。诗中描述了人生的欢乐与忧愁,以及人们在面对命运时的不同态度。这些观点反映了释清远对人性的理解及其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 禅宗思想: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融合了佛教哲学思想与禅宗教义,展现了禅宗的核心理念——“见性成佛”。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比喻,释清远传达了禅宗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该诗采用简单而精炼的语言,通过重复的“一”字来强调宇宙万物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和主旨。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情感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深邃的意境空间。诗中的意象如“天地”、“君”等都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这种深远的意境使得《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八》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而是成为了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艺术作品。

《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八》不仅是一首诗歌的艺术成就,更是释清远对人生、宇宙和禅宗哲学的深刻思考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释清远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体会到诗歌作为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