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十五

一竿一笠一蓑衣,急水滩头下钓丝。
钩上锦鳞容易得,芦花深处月明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创作的一首偈颂诗,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成熟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禅宗修行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表达。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诗歌内容
  • 描绘景象:诗中的“一竿一笠一蓑衣”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简朴的行旅装束,而“急水滩头下钓丝”则展现了一幅动态的钓鱼场景,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 象征意义:诗中提到的钩上的锦鳞象征着生活中的机遇和财富,而芦花深处的月明则暗示着归隐后的平静与美好。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 修行主题:整首诗歌渗透着禅宗修行的理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表达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洞察和对人生态度的领悟。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探讨和表达。
  1. 作者生平
  • 出家经历:释清远十四岁出家,曾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他在五祖演禅师的指导下学习佛法,并最终选择隐居。
  • 居住地点:释清远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并在舒州龙门寺生活了十二年。他的居住地点多样,反映了他广泛的游历和深入的生活体验。
  1. 历史地位
  • 作品编集:《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五》收录于释智遇的《偈颂二十五》。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显示了其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 文化价值:此诗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释清远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世界融合在一起,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 简洁明快:尽管诗歌内容丰富,但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读者能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得到心灵的触动。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十五》作为释清远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也在思想上给予了读者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