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

拟思量,何劫悟。
不思量,终莽卤。
欲思不思踏破时,万里无云常显露。
常显露,妙用恒沙非旦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是宋朝释清远的作品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是释清远的一首著名诗作,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禅宗思考过程的深刻理解与体悟。在这首诗中,释清远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揭示了禅宗修行中“思量”与“不思量”的对比关系。这种表述不仅是文学上的尝试,更是对禅宗哲学的一种深刻阐述。

“拟思量,何劫悟”表明,单纯的思维和冥想并不能直接达到觉悟的境界,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修行和思考才能有所领悟。这反映了释清远对禅宗修行过程的深刻认识,强调了修行中的艰难与复杂性。

“不思量,终莽卤”则进一步指出,如果仅仅停留在思索阶段而不付诸行动,那么最终只会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这里的“莽卤”意味着无目的、盲目的状态,提示读者在修行过程中要注重实际行动与实践。

“欲思不思踏破时,万里无云常显露”表达了一种禅意境界,即当内心的杂念被扫除干净时,心境会如同万里晴空一般明净透亮。这里不仅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修行状态,也寓意着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修行,可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常显露,妙用恒沙非旦暮”则是整首偈颂的高潮和总结,它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思想。在这里,“常显露”指的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真理与智慧都是可以触及和领悟的;而“妙用恒沙”则是说佛法的智慧无边无际,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不仅是释清远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禅宗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宋诗的风韵,还能深入理解禅宗的修行智慧,对于追求心灵成长和精神提升的人们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