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飘瓢水上归,姑苏春色照岩扉。
坐禅片石重来看,却笑山云拂藓衣。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五十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一二首其五十三》是宋诗人释清远创作的一首偈颂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释清远,号佛眼,生于临邛(今属四川),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出家修道到隐居的生活变化。在南游江淮间,他遍访禅座,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之后他选择了隐居生活,先后居住过四面山大中庵、崇宁万寿寺等地。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偈颂一一二首其五十三》原文如下:
一叶飘瓢水上归,姑苏春色照岩扉。
坐禅片石重来看,却笑山云拂藓衣。
诗中的“一叶飘瓢”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飘落在水面上,如同飘浮的叶子在水中漂浮。接下来的“姑苏春色照岩扉”则将视野转向了江南水乡的春天,姑苏城的春色透过岩石的缝隙映入诗人的眼帘。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最后两句“坐禅片石重来看,却笑山云拂藓衣”,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宁静。坐在石头上,诗人重新审视着眼前的风景,而山中的云雾轻轻拂过苔藓覆盖的石面,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心静如水的心境。
《偈颂一一二首其五十三》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种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对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文学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