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一茎草建梵刹,画出规模何太窄。
争似亦庵新建立,容尽十方云水客。
鹫岭风高,少林月白。
光明寂照遍河沙,万古流辉有张拙。
偈颂四十二首 其十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其十五”是一首偈颂四十二首中的第15首,由宋朝时期的释广闻(亦称佛智)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中空灵境界的理解和追求。
偈颂是一种佛教文学作品的形式,通常由诗歌组成,用于表达佛教教义或修行者的感受和领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插一茎草建梵刹,画出规模何太窄”与“争似亦庵新建立,容尽十方云水客”——反映了对佛教寺院建筑规模狭小的感慨,以及对于更广阔的精神空间的追求。同时,“光明寂照遍河沙,万古流辉有张拙”一句则表达了佛教中“光明”和“寂照”的教义,即万物皆在佛教的智慧光芒下得以显现,永恒的光辉流传不息。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艺术造诣。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例如,“莺迁乔木频频语,蝶恋芳丛对对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鸟儿欢快地飞翔和蝴蝶恋花的情景,既表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暗合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其十五”作为偈颂四十二首之一,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作者个人修行和感悟的产物。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