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姜伯辉朝奉宿九曲池

当时楼阙已桑麻,陈迹何须置齿牙。
宛转颓城围绿野,嵚崟孤塔背明霞。
山云度晚飞琼叶,海月生秋堕桂花。
圆峤方壶同笑语,终宵疑在水仙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姜伯辉朝奉宿九曲池》是诗人释道潜的佳作。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品背景
  • 诗人简介:释道潜,又名昙潜,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苏轼曾为其改名,号参寥子。他自幼出家,是大觉怀琏弟子,云门宗下五世传人。其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曾被苏轼因讽刺时事得罪而下狱,后得赦还俗。
  • 历史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据《续骸骸说》与《咸淳临安志》卷七记载,此诗可能是在苏轼任杭州期间或其之后创作的。
  1. 诗句解析
  • 首句“当时楼阙已桑麻”:这句诗描绘了曾经宏伟的建筑如今已是一片农田,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沧桑感。这种对比增强了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 次句“陈迹何须置齿牙”:诗人指出,对于这些陈迹,我们无需过分留恋,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价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
  • 第三句“宛转颓城围绿野”:这句诗通过“宛转”、“颓城”、“绿野”等意象,勾勒出一个被自然包围的场景。它传递了一种宁静和和谐的美。
  • 末句“终宵疑在水仙家”:诗人以“水仙家”为比喻,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意境。这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如“楼阙”、“陈迹”、“绿野”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的深刻感悟。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怀旧与哲思,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顾,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次韵姜伯辉朝奉宿九曲池》不仅体现了释道潜的个人生活和心路历程,也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次韵姜伯辉朝奉宿九曲池》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