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美夫人挽辞

夫子刚中早数奇,闺门高节耸当时。
渊明晚欲归三径,德曜能从赋五噫。
不见莱衣华发事,空惊薤露昔人悲。
故知造物酬阴施,玉立诸郎富白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世美夫人挽辞》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道潜,本名昙潛,字参寥子,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云门宗下五世弟子,幼时出家,师从小出家,大觉怀璉弟子。释道潜不仅精通经藏和文学史,其诗作亦有独到之处。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夫子刚中早数奇,闺门高节耸当时。”此句展现了逝者高尚的品质与坚定的人生态度。
  • 译文:“先生正直而坚毅,早年命运多舛。”
  1. 诗歌赏析
  • 人格魅力:“夫子刚中早数奇”,这里以“夫子”尊称逝者,点出逝者的人格刚正不阿,即便早年遭遇命运的不公,依然坚守内心的信念和原则。
  • 家庭荣耀:“闺门高节耸当时”则表达了逝者在社会上的崇高声望及其对家庭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历史事件:此诗作于北宋时期,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岭南,同时释道潜心有感于时代变迁,遂写下了这首悼念友人的挽词。
  • 政治影响:苏轼的政治生涯充满变故,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释道潜在此背景下创作挽词,既反映了个人感慨,也寄托了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苏世美夫人挽辞》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艺术表达,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征,成为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 后世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释道潜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文化意义
  • 道德教育:通过回顾逝者的生活和品德,这首诗传达了对道德品质的重视,激励后人学习并发扬光大。
  • 家族荣耀:诗中提及“闺门高节”,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行的描述,也是对家族荣誉的肯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和道德的传统。

《苏世美夫人挽辞》作为一首反映个人生平和家族荣耀的挽词,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