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慈堂木樨花

堂下高花屹两株,繁英碎萼巧连茹。
猛香匪占春园盛,清烈仍分里巷馀。
长抱秋蟾滋夜气,偶摇风露堕阶除。
根盘厚地知方壮,封植何人考厥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垂慈堂木樨花》是释道潜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道潜:释道潜(1044-1106),本名昙潜,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苏轼的弟子,大觉怀琏的弟子,云门宗下五世。释道潜自幼出家,师从于经藏、文史无所不读,能文工诗。他在仕途上曾因作诗讽刺时事而得罪下狱,被勒令还俗,编管兖州。
  • 生平经历:释道潜在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今属山东)诏复祝发,崇宁(1102-1106)末归老江湖。他的一生经历了起起落落,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1. 诗歌原文
  • 槛前君子旧虚心,雪后相看意更深。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高的桂花树下,仰望着繁花似锦的景象。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桂花,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观察雪后的桂花,感受到了它们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 长抱秋蟾滋夜气,偶摇风露堕阶除。
    这句诗表达了桂花树的坚韧和生命力。“秋蟾”指的是秋天的月亮,象征着宁静和深邃;“夜气”则是指夜晚的氛围,充满了神秘和宁静。诗人通过对桂花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作品赏析
  • 《垂慈堂木樨花》不仅是一首描写桂花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桂花的独特描写,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 创作背景
  • 《垂慈堂木樨花》的创作背景与释道潜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因作诗讽刺时事而得罪下狱,被勒令还俗,编管兖州。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垂慈堂木樨花》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君子”、“秋蟾”、“夜气”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美感。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桂花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思。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他以桂花为媒介,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垂慈堂木樨花》不仅是一首描写桂花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对于喜欢诗词的朋友来说,阅读《垂慈堂木樨花》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更能在其中找到对人生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