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竺慧照师琴

太古淳音久已亏,多君妙指善医治。
高山流水意虽在,白雪阳春和者谁。
不放惊飙侵涧户,只容明月侍帘帷。
满堂宾客俱倾耳,共失芙蓉漏转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天竺慧照师琴》是宋代诗人释道潜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释道潜,字参寥子,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本名昙潜在苏轼执政期间被改赐为“妙总大师”,因政治原因曾被迫还俗。释道潜一生经历颇为坎坷,从早年出家学习,到因政治变故流落江湖,再到晚年归老田园,其诗歌创作也多有反映这一过程。

  2. 诗词原文:《听天竺慧照师琴》原文如下:“太古淳音久已亏,多君妙指善医治。高山流水意虽在,白雪阳春和者谁。不放惊飙侵涧户,只容明月侍帘帷。满堂宾客俱倾耳,共失芙蓉漏转时。”

  3. 诗中意境:诗的前两句“太古淳音久已亏,多君妙指善医治”展现了对古代音乐的怀念与赞美。通过“太古淳音”表达了对古老、纯净的音乐风格的追忆,而“多君妙指善医治”则直接赞美了慧照师的高超技艺,仿佛能治愈人们的心灵。

  4. 艺术特色:《听天竺慧照师琴》作为释道潜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放不放惊飙侵涧户”,“只容明月侍帘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宁静与美好。

  5. 文化背景:在宋朝时期,文人雅士们普遍喜好吟咏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此诗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物高超技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听天竺慧照师琴》不仅是一首描写音乐之美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