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愚上人宿天竺 其二

稽留峰北好林泉,珍重幽栖得所便。
柏子烟中能宴坐,想无馀习可攀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愚上人宿天竺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与僧侣愚上人在稽留峰北好林泉中的共宿情景,展现了自然与禅宗精神的和谐交融。

在介绍这首诗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释道潜的背景。释道潜,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幼时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他的诗作多与苏轼、秦观等文人交往,常有唱和之作。释道潜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其诗作中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理的领悟,这也是《与愚上人宿天竺 其二》能够触动人心的原因。

《与愚上人宿天竺 其二》原文如下:

夕阳山气蔼葱葱,路转松阴复几重。
行过石桥人未见,数声先听寺楼钟。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夕阳山气蔼葱葱,路转松阴复几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画面。夕阳下的山峦,被一层淡淡的绿意包裹,显得格外清新。随着山路的蜿蜒,松树的阴影也变得愈加浓密,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这两句不仅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也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第三句“行过石桥人未见,数声先听寺楼钟”,则是诗人与僧侣愚上人共宿天竺的描写。在穿过一座石桥后,诗人并没有看到任何人影,却听到了寺庙里传来的钟声。这种突如其来的寂静让人感到一种空灵和神秘感。而数声悠扬的钟声,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夜幕和更深层次的交流。

最后一句“数声先听寺楼钟”,更是将读者引入了一种超越日常的心境。在这首诗中,钟声不仅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抚慰。它提醒着人们,即使在纷扰的世界之外,依然有一处可以让人暂时放下尘世烦恼的地方。

《与愚上人宿天竺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禅宗意境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